人物传略 朱德(1886~1976)
朱德,字玉阶,四川仪陇人。元帅,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,无产阶级革命家,军事家,政治家;中国共产党、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领导人。
朱德被誉为“红军之父”,早年曾参加过辛亥革命、护国战争和护法战争,192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,1927年8月1日,参加领导了南昌起义,任第九军副军长、军长。起义失利后,朱德和周恩来等一起率部南下广东途经闽西长汀、上杭、永定、平和、武平,历时1个多月,播撒下了革命的火种。接着,朱德和陈毅等人率领起义军转战福建、江西、广东边界,1928年4月率部上井冈山,和毛泽东领导的秋收起义部队会合,成立工农革命军(不久改称中国工农红军)第四军,任军长。
1929年1月,朱德和毛泽东率红四军主力离开井冈山,向赣南闽西进军。3月首次入闽,在长岭寨消灭了国民党福建省防军第二混成旅两千多人,打死旅长郭凤鸣,乘胜解放了长汀城,帮助地方党组织建立了闽西第一个红色政权——长汀县革命委员会。朱德后来在延安对美国作家史沫特莱女士感慨说:长汀,果然是中国革命历史的转折点。
在长汀,红四军开展了筹款、打土豪工作,总计筹集军饷5万元,大大改善了红军的斗争和生活条件,红四军还赶制了4000套军服,使红军官兵第一次穿上了统一的崭新的灰布军装。朱德后来在陕北回忆说:“我们现在终于有了红军第一批正规化军装了……它们没有各国军队的那么好,但对于我们来说,可真是其妙无比了。”
在长汀,朱德和康克清在辛耕别墅举行了简单的婚礼,结成百年秦晋之好。
5月中旬,率红四军二次入闽,三次攻克闽西重镇龙岩城,消灭了福建省防军第一混成旅陈国辉部2000多人。红四军三打龙岩胜利后,土地革命的烈火在闽西大地熊熊燃烧起来。闽西红色区域扩大到龙岩、永定、上杭、长汀、武平、连城等6县之间,纵横300多里,呈现“战地黄花分外香”,“寥廓江天万里霜”的大好景象。
6月,闽西革命武装整编为红四军的第四纵队。红四军在新泉村的竹山背召开了军人大会,万人云集,规模盛大。朱德军长亲自宣读了红四军前委命令,任命傅柏翠为红四军第四纵队司令员,张鼎丞为党代表,李力一(李任予)任政治部主任兼纵委书记,龚楷为参谋长,罗瑞卿任参谋主任。
为打破敌人的对闽西红色区域的三省“会剿”。8月初,朱德率第二、三纵队出击闽中,从外线打破敌人的“会剿”。
漳平的永福是著名的花乡,朱德率部出击闽中时曾驻停于此,对兰花产生了浓厚兴趣。自从1929年年初下井冈山伍若兰牺牲后,朱德便独爱兰花。时隔33年后的1962年,朱德到厦门海防前线视察,重提永福素心兰,还专门派他的侍卫长到漳平永福采集了49盆素心兰,运回北京,作为珍贵礼品赠送给一个外国访华团。
8月15日,朱德率红军分批离开漳平,经溪南、象湖、杨美村,向大田、德化方向前进。计划渡过乌龙江,向赣浙皖边界游击,结果受挫,折回永春。由于闽中一带的党组织基础比较差,群众也没有充分发动起来,加上正值酷暑,气候炎热,疾病滋生,部队困难重重。朱德决定摆脱人生地不熟的闽中地区,实事求是地调整红军行动方向,重返闽西。9月,朱德率军回师闽西,20日,朱德率领红四军四个纵队和闽西赤卫队一万余人攻占“铁”上杭,使闽西赤色区域扩展到武平的中堡、武东、十方一带,这是闽西革命根据地的全盛时期。红四军人数也发展到7000多人,每个纵队由原来的两个支队发展为三个支队。
9月下旬,红四军前委在上杭城召开了红四军党的“八大”,会议由朱德主持,继续就建军原则问题进行了讨论,但由于毛泽东已经离开了红四军,陈毅到上海去汇报工作,红四军前委机关不健全,而且“八大”实行所谓“由下而上的民主集”,争论了三天,毫无结果。红四军内存在的各种问题仍然没有得到解决。红四军党的“八大”没有开好,朱德深深感到红四军政治思想工作薄弱,欲加强红四军党的建设,必须确立政治上的中心,加强党的领导机关建设。他同红四军广大指战员一样,认为毛泽东的领导是正确的,红四军的工作离不开毛泽东,确立政治上的中心也离不开毛泽东,他同意大家的意见写信给毛泽东,请他回来主持前委的工作,信由彭祜、郭化若等二人起草,朱德签了名。
10月下旬,朱德根据中央和福建省委的指示,率领红四军一、二、三纵队出击东江。但由于形势有变,红四军损失重大,是继井冈山“八月失败”后,红四军受到的又一次重大损失。11月初,朱德率红四军大队撤离东江地区,经赣南的寻乌回师闽西。18日,到达上杭的官庄。前委在官庄召开会议,从上海回来的陈毅在会上传达了中央“九月来信”和周恩来的口头指示,对全军指战员特别是红四军的领导干部起了很大的鼓舞和教育作用。朱德表示坚决拥护中央指示,欢迎毛泽东重回前委工作。他对陈毅说:“过去的那些我收回,我请他回来!”会后,朱德、陈毅立即致信毛泽东,转达中央关于他复职的指示,还派出一连部队去接请毛泽东回红四军。
11月23日,在朱德指挥下,红四军击溃敌周志群旅,重占汀州。不久,毛泽东也抵达汀州,与前委会合,遵照中央指示,主持前委工作。28日,红四军前委在毛泽东主持下,在汀州召开前委扩大会议,讨论和研究了如何贯彻党中央的指示精神,决定对红四军进行整顿和训练,准备召开红四军党的第九次代表大会。为了开好这次代表大会,毛泽东、朱德、陈毅在长汀会议后,立即开展调查研究工作。12月3日,毛泽东、朱德率领红四军进驻连城新泉。他们在新泉进行了为期十天的的政治、军事整训。毛泽东、陈毅负责政治整训,为起草红四军“九大”的决议准备了丰富的材料。
朱德负责军事整训,他克服各种困难,举办了基层军事干部训练班,亲自上课,言传身教,开展军事技术、战术训练。他还主持制订了红军的各种条例、条令等法规,为克服红四军内的各种错误倾向和提高战斗力,也为开好红四军党的“九大”创造了有利条件。
12月中旬,朱德率部进驻古田。一方面继续进行军事政治整训,另一方面则继续为召开红四军“九大”作思想上和组织上的准备。在古田的隆冬寒夜,朱德亲笔著书《新游击战术》,写在六开的毛边纸上,一万余字,这是朱德在无数次战争实例中总结出来的新鲜经验,是一部崭新的马列主义军事著作,它深入浅出,注重实践的示范。如,文中用“T”这个符号代表兵员,如何散开、前进,都有附图。朱德亲自把这本著作交给政治部宣传科科长吴仁声刻印,他还对吴仁声说:“我们的指战员要学军事,也要学政治;政工人员要学政治,也要学军事。这样才是个文武双全的革命者。”
12月28日,红四军党的第九次代表大会在古田召开。朱德在会上作了军事报告,并当选为新的前委委员。在古田会议精神指导下,红四军内部消除了意见分歧,统一了思想认识。1944年朱德《在编写一军团史座谈会上的讲话》中说:“关于如何建军,在闽西,当时红四军内部曾发生过争论,表现在四军第七次和第八次党代表大会上。争论点为:军队已发展到一个新的规模,需要有一套新方法,就像红四军第九次党代表大会上所通过的那样一套新方法,才能进一步建设无产阶级的新军队。”从朱德整个讲话的内容看,他讲的“新方法”,主要指的是建军和政治工作方面的一些基本原则。
1930年1月5日,朱德率领红四军主力第一、第三和第四纵队,先行离开古田进入江西后,开辟新的革命根据地。
1930年6月,朱德率红四军第三次入闽。6月21日,根据中央指示,将红四军、红六军(后改称红三军)和红十二军合编为第一路军(后改称第一军团),共两万多人,由朱德任总指挥,毛泽东任政治委员。8月,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成立,朱德任总司令。从1930年底开始,朱德指挥红军打破了国民党军的四次“围剿”,取得了重大成果,彪炳中国革命光辉史册。1934年10月参加长征。
版权所有:古田会议纪念馆 闽ICP备2021012075号 地址:福建省龙岩市上杭县古田镇古田路85号
电话:0597-3641143 业务联系电话:0597-3641143 闽公网安备 35082302000102号 中文域名:古田会议纪念馆.公益